雖然抽脂是整形手術中最普遍之手術, 但很多人對抽脂這項手術有頗多誤解, 有些人誤以為風險很高; 亦有些人以為這手術簡單不過, 抽脂後會即時變得窈窕.
抽脂手術之歷史
抽脂手術之歷史, 可追溯至二十世紀, 二十年代. 當時一位法國醫生嘗試利用抽取皮下脂肪的方法來替模特兒塑形, 但結果失敗. 六七十年代其間, 亦有多位美國醫生不斷嘗試, 但手術並不普及. 直至八十年代初, 一位法國醫生在醫學會議一演說中, 講解利用細小造口和負壓抽脂棒, 在安全的情況下, 成功重複為病人抽脂. 始才確定了抽脂手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而奠定了餘下三十年之發展.
到了九十年代, 科技不斷發展, 先後出現了新的抽脂技術. 分別有超聲波溶脂, 動力輔助抽脂, 激光溶脂, 及後的水刀抽脂等. 其主要目的是使抽脂手術時間縮短, 創傷減小, 提昇效果及安全性.
抽脂手術程序
整個抽脂手術, 最少包括三個程序. 第一是麻醉, 第二是把皮下脂肪分離或溶解, 第三是把脂肪抽取.
麻醉方面可分為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加靜脈鎮定劑注射, 監測麻醉(俗稱睡眠麻醉), 全身麻醉等等. 局部麻醉風險相對少, 而監測或全身麻醉風險較大, 但屬於可接受範圍.
脂肪分離或溶解則可分為傳統或動力拉扯式, 超聲波溶脂, 激光溶脂或水力輔助式. 一般所說的抽脂技術, 主要區分在這裡(如何分離脂肪細胞).
至於脂肪抽取方面, 則只有負壓力抽脂這一項技術, 再細分下去只不過是手動或電動而已.
抽脂手術風險
抽脂手術能夠屹立至今, 至少有三十年歷史, 必有其原因. 其有效性相信無用致疑;
其風險也隨著科技發展及手術改良而減小. 以往抽脂手術之意外, 主要因麻醉不當, 手術時間過長或大量抽脂而引起. 固選擇較安全的麻醉方法, 控制局部麻醉藥分量及縮小抽脂範圍, 則可大大減少手術意外發生.
抽脂始終是一項手術, 必須有復完期, 不會立即變得窈窕. 復完其間, 被抽脂的位置會出現腫痛瘀青, 一般數星期回復正常. 皮膚也可能出現麻痺, 變硬或痕養, 大多數數月後消失. 至於傷口方面, 因為只有一粒米大小或半厘米, 很小會出現大問題, 最常見是留疤留印, 但隨時間會漸漸改善. 待消腫去瘀後, 最明顯的效果一般會在2-3個月才出現.
據美國整形外科學會統計, 過往十年, 抽脂是最多人次之整形手術.
只要是個案選擇合適, 其風險是可控制而效果是顯著的.
Dr Chan Wing Shung Edward